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冬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 【視頻評論_冬至_湯圓】



□□□□□□□□□□□□□□如果無法播放影音文件,請點擊播放或下載

2013年12月22日 01:10:59為今年冬至時間。冬至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代表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古時「冬至大如年」隆重慶賀。這一日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祈求平安。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新唐人電視台簡介 生活情報 YouTube 新唐人頻道
部落谷 5湖4海 任我翱翔 東方飛羽 博客群
低碳餐! 產官學推30道創意料理 霹靂乾坤 MP4 自由門手機版 桃園觀光工廠 舉辦泰國食尚週 5湖4海 MP4 自由門 爭取暖冬客 高雄直飛釜山首航開通 任我翱翔 MP4 無界 嘉義市花海節 大地畫布很創意 東方飛羽 MP4 愛博電視
中醫觀點 冬季養生以藏為主 飛劍飛龍 MP4 自由門手機版 藝術新體驗 大堡礁變身海底畫廊 兩小無猜 MP4 自由門 7法訓練情商 職位工資都看漲 小豆娘 MP4 無界兔來運轉 毒氣島變熱門萌兔島 翻牆天堂 MP4 愛博電視


文:大紀元首發 冬至吉日大如年 天賜福氣 祭天祭祖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翻牆部落谷:翻牆、電驢、連環畫、電子報、部落格聯播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冬至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代表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上天賜予的福氣。(網絡圖片)

2013年12月22日 01:10:59為今年冬至時間。冬至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代表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古時「冬至大如年」隆重慶賀。這一日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祈求平安。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傳統節日是中國古人「天人合一」世界觀的具體體現,人們在節日中感受傳統道德的力量,心靈得以淨化,境界得以昇華。除了體現人與自然協調外,更主要的是「天人合德」——即「觀天道以應人道」, 節日中,人們希望通過祭拜天地和祖先等各種儀典達到與神明溝通的美好願望。

冬至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在殷周時期,曆法規定冬至的前一天為歲終之日,所以冬至節的意義實質上應該與今天的過年相同。後來的夏曆中冬至也是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被稱之為「亞歲」。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冬至吉日 上天賜予的福氣

在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期間朝廷要休假三天,臣不上朝、君不聽政,民間也要歇市三天來歡度節日。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而冬至過節則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以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

「安身靜體」 行祭天大典

傳統節日是被賦予了特殊的社會文化意義並穿插於日常生活之間的,是由一系列信仰和習俗形成的,都與祭祀、神話或佛、道信仰有關。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因此,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周禮春官大司樂》:「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若樂六變,天神皆降。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地祗皆出。」祭天地人神,都為順其為人與物也。

此外,古代醫家也有「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的說法。認為人體合於四時陰陽則不會生病,這是中國古代醫學「天人合一」的陰陽消長規律的觀點。從這裏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人們是將人體、生命和宇宙融合為一體去探索和認識的。

冬至節習俗禮儀

傳統節日具有較強的倫理道德價值,承擔著道德教化的任務,其中包含的各種禮儀,實際上是一種道德約束,而這些約束又會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生活行事中倫理道德的一部份,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對生命的關懷。

古時冬至節中最重要的禮儀就是要由學董牽頭宴請教書先生。先生要先帶領自己的學生拜祭孔子的牌位,然後由學董帶領眾學生共同拜謝先生,所以古代民間曾有「冬至節教書的」的諺語,講的就是這種尊師重教的禮儀風俗。

以前,在冬至節東家就也會按傳統要設宴招待夥計、結算工錢並且相互商議下一年的工作。

九體對聯

而各家各戶過冬至節卻會因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不同有著不同的方式。因為從冬至之日起便進入了數九寒冬,就要數三個九,於是,有一種被高雅之士所喜愛的活動是做作九體對聯,這九體對聯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

九九消寒圖

另外還有塗畫「九九消寒圖」的,就是用素墨勾畫出一幅有著九九八十一朵的梅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盡而九九出,稱為九九消寒圖。所以民間至今還保留有描述九九消寒圖的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

九九消寒表

與九九消寒圖相似的還有九九消寒表,就是橫十劃、豎十劃,製作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三九盡則格滿。 亦有作九九消寒句的,便是將白紙上畫幾個中空的格子,選好幾個相同筆劃的字,每日寫一筆,最後成為一句話,如「亭前屋後看勁柏峰骨」等。

長輩贈鞋帽於晚輩

家裏的舅姑等長輩會在冬至節也為甥侄等晚輩送鞋贈帽,送給男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手工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節日期間,大人們總喜歡抱著小孩串門子,誇耀舅姑贈送的鞋帽。其實最開始的風俗是贈鞋於舅姑的,《中華古今注》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不知何時這種習俗逐漸變成了舅姑贈鞋帽於甥侄了。

冬至節遊戲

在冬至節期間,女孩子們會玩踢毽子的遊戲。男孩子們則會玩一種打崗的遊戲。此遊戲是每人各持一塊手掌大的方形扁石片,一方在遠處立起後,另一方按規定的動作依次序擲擊瞄打,對方的石片被打倒後另一方再繼續往下進行,失敗後即與對方交換擲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為贏。形式也是各種各樣。

冬至節令 食文化傳統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此外,像「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九層糯米糕祭拜祖先

在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此習俗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總之,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而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吃「餛飩」 祈求平息戰亂

過去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祈求平息戰亂及太平日子的到來。因為當時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餃子 「冬至節不凍耳朵」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壞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給百姓吃。

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的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餛飩」和「燙麵餃」,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便不凍人。

吃赤豆飯 驅避疫鬼 防災祛病

在江南水鄉,有全家於冬至之夜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然而,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祈求平安!

搗米做湯圓 知是明朝冬至天

其中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其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大紀元2013年1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穆清綜合報導)


【相關連結】:
冬至節的風俗
詩歌:冬至
【圖片報導】至孝篤親女將忙冬至祭祖
慶冬至 中.日.台各異其趣
冬至吃湯圓 聖地亞哥中華學苑文化節熱融融
今日「冬至」 韓國人喝紅豆粥驅鬼
【廚藝麻雀變鳳凰】冬至養生三色湯圓
冬至湯圓補冬 養生藥膳暖身
冬至湯圓熱賣 行家教如何煮湯圓

沒有留言: